简阳寒食节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

2022-09-12 08:21:13人阅读老吴公墓
春秋战国时期群雄逐鹿中原,各分天下,其中春秋五霸更是在历史书页上留下了光彩的一篇。在春秋五霸各个创业霸主中,晋国的二公子重耳,也就是后来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,曾有流亡十九年的经历。话说晋公子夷吾借助秦国力量回到晋国,成为晋惠公。公子重耳却被迫离开所居住的翟国,周游各国之间。所谓“蛟龙失势,如同蚯蚓”,在由卫国前往齐国的途中,一行人风餐露宿,景况十分艰苦,而公子重耳忍辱含垢,保持十分好的品行,宁愿挨饿也不干偷窃的事。

某日重耳一行来到一个叫五鹿的地方,看到一群农民在田埂上吃饭,重耳便让属下狐偃向他们乞食。农民询问他们的来历,狐偃说:“我们是晋国人,车上的人是我们的主人。我们远行无粮,希望给一顿饭吃!”农民笑着说:“堂堂男子汉,不能自食其力,却向我们要饭!我们是农民,吃饱了才能干活,哪有多余的粮食给别人吃?”狐偃说:“即便不给饭吃,也请赐给一个盛饭的器皿。”农民就开玩笑地从地上捡起一个土块说:“这块土可用来盛饭!”重耳非常生气,想要命手下鞭打农民,狐偃急忙制止说:“食物容易得到,土地不容易得到。土地,是国家的根本,上天借农民之手,把土地送给公子,这是得到国家的兆头,何必发怒呢?公子应施礼接受。”重耳于是下车,行礼接受土块。

又走了十多里路,随从们都饿得走不动了,于是就在树下休息。重耳又饥又困,众人争着挖野菜煮着吃。重耳吃着咽不下去。忽然,介子推捧着一盆肉汤送给重耳,重耳吃的很香,吃罢,才想起问道:“是从哪里搞到的肉?”介子推说:“是我大腿上的肉,我听说‘孝子杀身侍奉他的父母,忠臣杀身侍奉他的君主。’现在公子没有食物,所以我割下大腿上的肉来填饱公子的肚子。”

说着便疼痛的紧皱眉头,而大腿上的血渗透衣服显露出来。重耳淌着眼泪说:“我太拖累你们了,我将怎样才能报答呢?”介子推道:“但愿公子早日回到晋国,以实现我们殷切的希望,我们怎敢希望报答呢?”过了很久,公子属下的赵衰才带着水泡饭赶来,众人问他为什么走的这样慢,赵衰回答:“我被荆棘刺伤了脚,所以才走的慢。”他拿出竹器中的食物递给重耳,重耳问:“你不饿吗,为什么不自己吃?”赵衰说:“我虽然饿,怎敢背着公子自己吃呢?”……就这样,重耳一行人,一路寻找食物,半饥半饱,最后才来到齐国。

可以说,重耳的仁义英明,知人善用,为他赢得了像狐偃、赵衰、介子推等这样的贤臣,他们在重耳流亡国外长达十九年的岁月里,无论在物质上还是思想上都尽心尽力辅佐重耳,为他日后回到晋国重掌权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。

待到秦国再次帮助平定晋国内乱,重耳回到晋国成为晋文公,国内逐渐安定后,晋文公便为复国的人按功行赏,就大会群臣,分为三等:跟随出亡的为第一等,送款的为第二等,投降自己的为第三等。介子推也是原来跟随出亡的人,他心情高洁耿直,在渡河时见狐偃有居功自傲的意思,心里就很厌恶,如今更是感到和他在一起是耻辱。因而在随班朝贺一次后,就借口有病呆在家里,自甘过清贫的日子,亲手织布做鞋,养活年老的母亲。文公大会群臣,论功行赏,没看到介子推,偶尔忘了,就放在一边没有问及。有位叫解张的邻居,看到没赏介子推,心中觉得不公平,又看到城门上的诏令说:“如果有遗漏有功没赏的,可以自己汇报。”

就特意敲介子推的门把消息告诉他,子推笑着不说话。他母亲在厨房听到了,就对子推说:“你为主公效劳十九年,而且曾割下大腿的肉救他,受了不少劳苦,现在为什么不说一说,也可以得到些粮食,做日常生活费用,难道不比织草鞋强?”子推回答说:“献公九个儿子中,只有主公最贤惠。惠王、怀王失德,上天夺去他们的辅佐,把国家交给主公,众大臣不知这是天意,争着算成自己的功劳,我正为此感到羞愧!我宁愿一辈子织草鞋,也不敢贪天之功为己有啊!”母亲说道:“你能做洁身自爱的儿子,我也该做洁身自爱的母亲。”于是母子二人一同到深山隐居,在深谷中搭起茅屋,穿草衣吃野果,打算在此度过一生。只有解张了解内情,就写下封信夜里挂到城门上。文公上朝后见信说:

有龙矫矫,悲失其所;数蛇从之,周流天下。

龙饥乏食,一蛇割股;龙返与渊,安其壤土。

数蛇入穴,皆有宁宇;一蛇无穴,号于中野。

文公看毕,很吃惊的说:“这是介子推怨恨我的话啊。从前我经过卫地没有吃的,子推就割下大腿上的肉献给我。现在大赏功臣,却单单忘了他,怎么能推卸自己的失误呢?”立刻派人去召唤子推,却遍寻无踪,才从解张那里得知此信是他所写的,而子推认为求赏可耻,已背着母亲到绵上山谷中隐居去了。文公于是任命解张为大夫,当天就亲自乘车到山中访求子推。但见山峦重叠,草树茂盛,流水潺潺,行云片片,林中群鸟鸣叫,四面山谷应声,却找不到子推的踪迹。找了几天,都没有找到介子推,于是文公决定举火焚烧树林,逼诱孝顺的介子推出来。可子推到底不肯出来,他对母亲说:“我若此时出去,接受主公的赏赐,天下人就会笑我躲进深山是为了寻求更大的荣耀和赏赐。决不能如此。”

于是母子相抱死在枯柳之下。士兵们找到他的骸骨,文公立刻流下伤心的眼泪,懊悔不已。于是命令手下人将子推母子埋在绵山下,并建立祠堂祭祀他。环山一带的土地都用来改做祭田,让附近的农夫掌管每年的祭祀,并说:“将绵山改为介山,来记载我的过错!”将介之推死时所抱枯柳砍伐回朝做了一双木屐,每逢吃饭时候就换上,在饭前对着木屐道:“先生可否安好?”来纪念介子推为自己所做的一切。每每想起介之推就大呼“足下、足下”,后来,“足下”一词演变为对人的尊称。

后世在绵上设立县制,叫做介休,意思是介子推在这里休息。焚烧树林那天是清明节,老百姓思念子推,由于他死在火中,就不忍心再生火。就为他吃一个月的冷食。后来逐渐减少到三天。又因此把清明前一天定为“寒食节”,每逢节日,家家在门前插上柳枝,来召唤子推的灵魂,或者在郊外设祭,焚烧纸钱,都是为了介子推。

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。

寒食节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

寒食节是春秋时晋文公为纪念介之推而设的节日,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。历经各朝代延续至今,从未间断。虽经东汉周举、三国曹操、后赵石勒、北魏孝文帝等多次禁断,却屡禁屡兴,寒食习俗蔓延全国,深入民心。唐玄宗顺应民意,颁诏将寒食节拜扫展墓编入《开元礼》中,并定为全国法定长假,丰富多样的寒食活动,充实了社会生活,增进了社会人际和谐关系,对缓解社会矛盾,推动社会不断前进起了重要作用。特别是北魏、辽、金、元和清代兄弟民族统治者对寒食节俗的认同和参与,通过寒食文化的交流、融合,对促进民族团结和政权巩固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。 寒食节蕴含的介之推忧国忧民、忠君爱国、清明廉洁的政治抱负和“功不言禄”、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,是古代社会伦理准则,是社会安定、民族团结的纽带,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
寒食文化以忠孝为核心的内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来的诚信,是介子精神的精髓,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,民族根祖文化的基础,也是维系民族、家庭团结的道德力量。当今,更是聚民心,凝国魂,实现祖国和平统一,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活动方式和精神理念。介之推所追求的政治清明,是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愿望,对于当代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。此外,从唐代宫中寒食节放假七日踏青春游,演变为今天的“旅游黄金周”;由寒食禁火,演变为今天的护林防火;由寒食插柳,演变为今天的全民植树造林;由蹴鞠,演变为今天风靡全球的足球运动,意义可谓深远,不可低估。同时,寒食节2600余年的演变,是对中国古代社会多个阶层意识形态的反映,是当代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学的重要线索之一。

与此同时,寒食节的文化价值也是不可低估的。

历史上,寒食节活动由纪念介之推禁烟寒食为主,逐步演变为以拜扫祭祖为主,其中蕴含的忠孝廉洁的理念,完全符合中国古代国家需要忠诚,家庭需要孝道的传统道德核心,成为家庭和谐、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。发展到现代,寒食节已成为缅怀革命先烈,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形式。同时,每逢寒食节,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回乡扫墓祭祖,成为传承中华民族根祖文化,体现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节日。 古代先民,对寒食节禁烟冷食的执着,表达了对千古先贤介之推忠贞不渝的怀念之情。寒食食品和饮料达数十种,多数寓意深刻。如:祭食蛇盘兔,简州俗有“蛇盘兔,必定富”之说,有企盼国富民强之意;祭食面燕,介休方言为教育后人“念念”不忘介公高风亮节。寒食节插柳,意为追求政治清明……   在元杂剧及近代京剧、晋剧、明代小说都有许多介之推暨寒食节的专门曲目和章回。从东汉以来,关于介之推的传说、故事及碑刻也成为研究民间文学和金石艺术的重要史料。

原创文章 请勿转载:https://www.wolongshi.com/wenhua/xinwen/37.html
感谢您浏览成都老吴公墓网!
互动热线:183 283 29737